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九三”阅兵重要讲话精神,政治学系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于2025年9月11日和11月5日晚分别开展了题为“抗战时期云南报界的红色身影”和“从新见史料漫谈云南抗战英杰人物”的系列讲座。支部全体党员、积极分子共同回顾抗战峥嵘岁月,缅怀民族先烈。在这两次专题讲座中,支部严格贯彻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在讲座开始之前,首先由支部书记领学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在9月11日的讲座中,政治学系第一支部书记段鑫老师以支部书记党课的形式,为同学们带来了题为《抗战时期云南报界的红色身影》的专题讲座。他从总书记“九三”阅兵讲话精神引入抗战时期的云南对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性贡献这一问题的讨论。在讲述过程中,段老师尤其关注中共云南地下党组织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他指出,中共云南地下党在坚定地方当局的抗战立场、团结地方实力派、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反击投降分子和反动分子、协助民盟等进步团体在云南建立地方组织等多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图1.政治学系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书记段鑫老师为支部同学讲党课
段老师以抗战初期的《云南日报》为个案作了重点分析,他运用一篇篇《云南日报》文章旧影,结合相关历史文献和刘桂生先生的口述,对云南日报社中的张子斋、裴默农等中共地下党员及其进步工作作了深入地挖掘和梳理,展现他们在思想宣传和民众动员方面的工作成效,让同学们印象非常深刻。杨斯扬同学说,这是他第一次看到《云南日报》刊发的毛泽东、陈独秀、董必武、彭德怀、林彪等中共领袖和军队将领的文章,没想到那时候的云南地方报刊那么进步;刘泽华同学说,之前读过一些云南地方党史,但对一些细节问题始终没能找到答案,这次讲座解决了长期困扰他的一个谜团,那就是云南新闻界30多位中共地下党员是如何巧妙地在蒋介石对龙云采取行动之前安全撤退的。“看来做政治史的研究,既要有“大历史观”,还要有“解剖麻雀”的精细功夫”。


图2.1937年9月6日《云南日报·画刊》第6期刊载的龙云与周恩来、朱德、叶剑英在西安机场的合影(上);1937年10月30日《云南日报》刊载的《毛泽东论中日战争》一文(下)
在讲座末尾,段老师指出,抗日战争不仅有战场上厮杀,也有思想舆论场上的争鸣,我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不能忘记那些思想文化界的进步前辈们。我们广大党员同志要坚定信仰,敢于发声,勇于争鸣,在意识形态领域宣扬正论,守土有责。
11月5日晚,黄播
一楼报告厅灯火通明,政治学系研究生第一、第二党支部联合组织集体学习,邀请新生代云南地方军政史研究学者、斯坦福大学博士候选人石智文为两个支部的党员和积极分子作题为《从新见史料漫谈云南抗战英杰》的主题讲座。

图3.石智文为政治学系研究生作专题讲座
石智文长期从事民国军政人物的研究,说起近代历史人物来如数家珍。他在讲座中首先运用俄国联邦档案馆典藏的档案文件、抗联将领的游击日记、伪满报纸及烈士家属口述等新材料,对周保中、王复生两位云南籍中共党员的抗日事迹作了生动、细致地讲解,给人以耳目一新的认识。周保中游记日记对抗联在冰天雪地中坚持斗争细节的可贵记述;王复生以伪满《民报》社为掩护,长期为抗日义勇军输送物资、传递情报,最终英勇就义的感人事迹,让在场研究生党员深受触动。


图4.周保中(黄绍元)的亲笔自述(上)及苏联政府授予他红旗勋章和苏军中校军衔的登记表(下)
在讲座中,石智文老师还向同学们介绍了他最新的研究成果——抗战时期滇军的伤亡统计数据。他以精密的列表统计,得出了一个相对准确的数字: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云南省向抗日战场输送了30余万兵员,除了补充驻滇各部队18万余人的兵员外,云南还组织了3个军(60军、58军、新三军)出滇抗战,仅60军、58军伤亡统计数字就达到了8万多人!石智文动情地说,这些统计数字的背后,是一条条鲜活而壮烈的生命!正是先辈们前赴后继的牺牲,换来我们今日的和平与繁荣。在讲座的最后,石智文老师还引用日方材料和美国观察员的客观记述,驳斥了某些学者贬低、否定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在全民抗战中的伟大贡献的错误说法。

图5.政治学系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书记段鑫老师作学习总结
一个半小时的讲座让人意犹未尽,也给同学们印象深刻。支委谢清睿说,“这个讲座材料太丰富了!这些鲜活的史料,让英烈事迹变得可触可感”。入党积极分子赵海同学也感叹说,他虽然是云南人,但也是第一次知道有那么多的云南籍抗战英烈,“他们的事迹,必将铭于史册,永垂千古”!
讲座结束后,段老师作了简略的总结,他鼓励同学们学习先辈们忠贞爱国、英勇无畏、舍生取义的牺牲奉献精神,作为云南人,我们要学史增信,坚定立场,自觉地将自己的研究与边疆治理和国家战略结合起来,在新的历史环境下,作出应有的贡献。
撰稿:侯秋梅
一审一校:段鑫
二审二校:赵局建
三审三校:姜绍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