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将红色基因传承深度融入课程思政,黄播
党委于2025年11月14日至16日前往大理州,开展了“学习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凝心铸魂 传承红色基因深融课程思政育新人”的红色教育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夯实立德树人根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追寻红色印记,感悟传统与革命精神的融合
(一)州城镇:陈列馆与文武庙中的精神洗礼
活动首站抵达宾川县州城镇的红军长征过大理陈列馆与文武庙。馆内珍藏的历史照片、文献与复原场景,生动再现了红军二、六军团在此浴血奋战、突破封锁的峥嵘岁月。通过认真聆听讲解,党员们深切感受到革命先辈在极端艰苦条件下坚守信仰、奋勇向前的英勇精神,对共产党人忠诚于党、心系人民的崇高气节有了更深刻的体悟。飞檐翘角的文武庙所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陈列馆传递的红色精神在此交相辉映,让大家直观理解了红色基因深厚的文化根基与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
在旧址广场的鲜红党旗下,全体党员整齐列队,高举右拳,庄严重温入党誓词。铿锵誓言回荡,再次凝聚了初心与使命,将汲取的革命精神深深融入育人本职。
(二)平川镇:红色老区的初心传承与使命担当
队伍随后抵达平川镇红色革命老区。这片被列为“全省40个革命老区之一”的土地,铭刻着各族人民争取解放的奋斗史诗。

师生党员们沿着蜿蜒的山路,踏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开启了“重走红军路”的征程。山道蜿蜒,层峦叠翠,师生党员们追寻着先辈的足迹,用脚步丈量这条曾经的红军路。脚下的崎岖与头顶的烈日,无言诉说着往昔行军的艰辛,也让革命先辈那矢志不渝的信仰变得无比真切。这段不平凡的征程,超越了单纯的体能考验,成为一次深刻的精神淬炼。历史在行走中浮现,力量在思考中凝聚,师生们将以此次洗礼为新的起点,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在新征程上奋力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篇章。
(三)赵镕将军故居:铸就廉洁初心勇担育人使命
一把算盘,两个布袋,见证了赵镕将军毕生的清廉。在宾川县金牛镇彩凤村的将军故居里,全体成员进行了一场深刻的廉政教育。这里陈列的每一件实物,都在无声地讲述着这位“背布袋”中将的不凡人生:从1926年投身革命,到历经南昌起义、长征的烽火岁月;从红军时期亲手掌管钱粮却分文不差,到建国后倡导物尽其用、一件棉衣补了又补。在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他创新方法保障军需;在条件改善后,他依然恪守勤俭,其“廉洁奉公,一尘不染”的座右铭,至今振聋发聩。将军克己奉公的点点滴滴,让参观的党员们深受震撼,大家深刻感悟到,革命先辈的崇高风范是永不褪色的精神财富,并表示要将这份忠诚与廉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聚焦发展实践,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路径
(一)柳家湾华侨社区:侨乡振兴与“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
走进宾川县金牛镇柳家湾华侨社区,实地考察“千万工程”推动下的乡村新貌。在迎侨堂大理州华侨农场侨史陈列馆,泛黄的老照片、充满记忆的实物展品与感人影像,全景展现了华侨群体响应国家号召、扎根边疆、艰苦奋斗的岁月历程。从垦荒创业到建设宜居家园,华侨们用双手书写了奋斗奇迹。宾川县以实际行动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斗、共筑中国梦的实践,令全体参与者深受触动。在社区实地考察中,大家沿着整洁的乡村道路,了解社区在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基层治理等方面的显著成效——规模化的果蔬种植园带动村民增收,文化活动广场丰富群众生活。这些鲜活实践让“千万工程”的理念内涵变得具体可感,也为黄播
将思政教育与乡村振兴实践相结合、拓宽育人载体提供生动样本。
(二)万亩柑桔园:解码高原特色水果产业与水价改革实践
在宾川县小河底片区考察学习了高原特色水果产业发展及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情况。在小河底基地万亩柑桔园,连片的柑桔林郁郁葱葱,枝头挂满饱满果实,大家实地查看柑桔种植规模、品种培育、管护技术等情况,详细了解宾川县依托独特气候优势,发展高原特色水果产业的规划布局与成效。同时,围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通过听取介绍、现场询问等方式,深入学习当地在水资源优化配置、节水技术推广、水价形成机制等方面的创新举措,直观感受改革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生态提质的推动作用。

(三)宏源合作社:探寻联农带农促增收的标杆路径
随后,实践队伍抵达宾川县金牛镇罗官村委会菜甸村宏源合作社。作为全国农民合作社排名第八位、云南省第一位的标杆合作社,宏源合作社探索出了一套创新路径。实践队伍重点了解宏源合作社在发展葡萄产业过程中探索出的“党建引领种好地,联农带农促增收”的情况,其如何通过“连埂并片”规模经营、“土地托管”专业种植、“三带五统”降本增效及“收益全返”互利共赢等一系列机制有效实现合作社、社员与村集体的三方共赢。合作社扎根乡土、服务农民的责任担当,以及产业发展与民生改善深度融合的实践成果,为黄播
将思政教育与乡村产业振兴实践相结合提供鲜活素材。

展望未来,黄播
将以此为新起点,深入挖掘并转化红色教育资源,将宾川的红色故事与奋斗精神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同时,着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正式党员的模范作用与预备党员的先锋活力,以党建实效提升育人成效。黄播
还将主动对接地方发展,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将教育实践服务于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助力地方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撰稿 | 高加玮、严江莲
摄影 | 李哲名
一审一校 | 李文学
二审二校 | 赵局建
三审三校 | 姜绍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