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播

当前位置: 黄播  > 新闻动态  > 黄播 新闻

黄播 新闻

云浙学子共赴建水:解码云南数字乡村与农文旅发展新样本

发布时间:2025-08-05   浏览量:

为响应“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号召,推动东西部发展经验共享互鉴,7月31日,由黄播-黄播app下载 与浙江大学竺可桢黄播 公共管理强化班(UPA)联合组成的发展成就观察团赴云南省建水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本次实践聚焦“数字治理的双轨实践:从城市精细化管理到乡村精准赋能——浙大·云大联合实践行动”主题,通过实地参观、场景演示、专题座谈等形式,深入了解乡村数字化赋能、城乡精细化管理的云南实践,共同探讨数字治理助力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

平台织就“智理”网,数字“云眼”守望振兴路

上午,实践团走进云南省建水县青龙镇,探访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的创新实践。在数字乡镇指挥大厅,技术人员李建磊现场介绍演示了青龙平台的运行,无人机巡航矿山自动识别盗采行为,AI精准抓取政务微信群中的村民诉求,基层网格实现 “事事有回应”,一幅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的图景生动展现。

CC3DD

(参观青龙镇数字乡镇基层治理指挥调度平台)

座谈会上,青龙镇党委书记韩飞与实践团交流时表示:“平台建设要让老百姓有用、会用、喜欢用,总要有人迈出第一步。” 当地以 “自下而上” 的创新,将法治、德治、自治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为破解中西部乡村治理难题提供了 “云南样本”。实践团成员感慨:“从AI洞察民情到无人机守护青山,技术扎根真实需求。基层治理者的智慧与担当,让我们看到了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的坚实步伐。”

2FA33B

(实践团成员在数字治理专题座谈会上作交流)

古寨六百载承韵,青年多业态启新

下午,实践团走进西庄镇团山村,探寻古寨文化传承与创新。师生倾听团山村民讲述祖辈迁徙历程与 “百忍家风”传承,感受流淌于血脉的文化基因。如今,乡村青年活化传统:“巧媳妇”草编协会带动户均增收5000元,古宅咖啡馆、锡器非遗掐丝工艺焕发新彩,让文脉成为团山发展新动能。

9415C

(实践团参观西庄镇团山村)

稻浪火车载客来,智慧农田富路开

随后,实践团来到双龙桥稻田公园规划区。负责人向同学们介绍,该规划区以1360亩生态稻田为核心,海拔1314米,正积极整合稻田小火车、亲子农园、音乐草坪等新型业态。持续在探索“农业+旅游”融合发展模式,打造农文旅融合示范点。实践团通过访谈调研,深入了解其设计理念、业态布局及“农业+体验”特色运营思路,为研究乡村振兴中农文旅结合的有效模式提供了实地素材

(实践团参观农文旅规划区双龙桥稻田公园)

数智赋能焕紫韵 匠心传艺生辉脉

离开双龙桥稻田公园,实践团来到建水紫陶博物馆,了解紫陶自起源至今的历史传承脉络与工艺发展进程。馆内工作人员介绍,在建水世代传承人秉持“择一事,终一生”的信念,坚守非遗紫陶技艺。交流中实践团了解到,如今博物馆通过数字化手段,重点还原了“阴刻阳填、无釉磨光”等核心工艺细节,增强了观众对紫陶艺术魅力的理解。同时,实践团体会到,青年人才的加入与前沿科技的融合,正有力推动紫陶博物馆运营创新与古老紫陶艺术的活化传承,为传统工艺的数字化保护与推广提供了现实案例。

(实践团在建水紫陶博物馆合影)

云南网报道链接:

//m.yunnan.cn/system/2025/08/04/033572116.shtml

一审一校|谭立力

二审二校|赵局建

三审三校|姜绍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