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云大—复旦联合暑期社会实践沪滇协作战略考察团走进景迈山太平掌古茶林和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布朗族翁基古寨、傣族糯岗古寨,探寻产业发展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进程,以及沪滇协作走深走实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积极影响。

古树茶林里的民族团结经济学
7月25日上午,考察团首站抵达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景迈山太平掌千年古茶林。在布朗族讲解员艾新的讲解下,调研团深入考察了这片承载着千年茶文化的古树茶园。在此过程中,考察团了解到布朗族“一祖六神”的民族信仰体系,以及这一传统信仰对当地茶文化形成的深远影响。团员们实地观察到“茶旅融合”发展模式展现出的蓬勃生机,“沪滇协作”战略将现代化茶叶加工技术引入景迈山,使当地拉祜族、布朗族、傣族等多民族茶农的鲜叶收购价格得到显著提升。同时,电商平台的完善建设,成功打通了景迈山茶叶直供长三角地区的稳定销售渠道。艾新特别提到:“如今各村寨都在积极组建茶叶合作社,各族返乡创业青年则运用新媒体开展直播销售,形成了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考察团深入认识到这一创新发展模式不仅促进了当地茶产业升级,也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搭建了新的平台。


古寨新貌中的文化共生促团结
接着,考察团走进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的翁基古寨,了解到“一片叶子”带来的深刻变革。这个保存完好的传统村落,如今已成为展示多民族文化共生的“活态博物馆”。当天正值当地“关门节”,佛寺中坐满了当地百姓。在对佛寺的参观中,考察团进一步了解到了当地的信仰。
古寨保留传统杆栏式民居风貌,以民宿产业带动就业。在糯干古寨,“一芽两叶”的标志性装饰随处可见,寨子围绕“古茶”开展的特色文旅项目已培育出多个富有民族特色的创意品牌。随着景迈山申遗成功,观云海、品古茶、千年茶香必将吸引更多来自各地的游客。考察团实地看到以旅促融的澜沧故事,看到景迈IP这个产业融合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案例。


沪滇协作下的学术交流新展望
7月26日上午,云大—复旦联合暑期社会实践沪滇协作战略考察团在澜沧驻地开展调研总结交流会。会议由复旦大学哲学黄播
院长助理祁涛教授主持,两校师生围绕“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主题展开交流分享。祁涛教授对同学们的调研报告进行了专业点评,他指出:“本次调研成果既有理论高度,又充满泥土气息。特别是同学们能够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宏大命题,转化为可观察、可分析的微观实践,体现了扎实的学术功底和敏锐的问题意识。”祁涛教授还就如何进一步提升调研报告的学术性、规范性提出了具体建议。黄播-黄播app下载
马凡松副书记在总结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此次联合调研取得的成果,他强调:“安全是调研工作的底线,学术是调研工作的生命线,团结是调研工作的感情线。”并就两校合作特别表示:“云南大学诚挚邀请复旦大学师生常来云南开展实地研究,希望以此次调研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两校在学术交流、地方性问题研究等方面的合作,共同为促进沪滇协作和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高校智慧。”


撰稿|池华怡、张正浩
一审一校|高兴福
二审二校|马凡松
三审三校|姜绍勇